首页>资讯 > >正文
天际汽车,跌落天际?
2023-06-26 19:02:45来源:电动湃
6 月 16 日,天眼查信息显示,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旗下的电咖汽车零部件制造(慈溪)有限公司多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,信息显示执行标为 5036 万余元,执行法院为慈溪市人民法院。上个月,天际汽车(长沙)集团有限公司也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,被执行人均为上海电气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,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 2663.6 万元,冻结期限均为自 2023 年 5 月 16 日至 2026 年 5 月 15 日,执行法院都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。

2015 年,天际汽车的前身电咖汽车成立,其是与 " 蔚小理 " 同时期创立的新造车企业,并且强势切入了微车领域,后又发布了天际品牌,切入了主流的中型 SUV 市场。

先发后至,甚至先发不至,可能是形容近些年天际汽车发展的关键词。

或许,很多人要问,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造车企业,天际汽车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境地,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?

01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乐视遗产,增程好局

开头所提及电咖汽车零部件制造(慈溪)有限公司,成立于 2018 年 6 月,法定代表人为张海亮,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、汽车配件制造、加工,由天际汽车(长沙)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。

这是天际汽车发源的地方,也是天际汽车的福地。

据了解,2015 年,电咖汽车在浙江成立 。2017 年 11 月 29 日,电咖汽车与绍兴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在浙江绍兴签署 。

2017 年,乐视汽车遭遇资金链断裂,贾跃亭清空了乐视所持电咖汽车 35% 股份,2017 年 10 月 16 日,张海亮从乐视汽车离职,旋即加盟电咖汽车,并出任董事长兼 CEO。

但实际上,张海亮并没有真正离开 " 乐视 ",因为电咖汽车原本就是在乐视汽车的支持下才成立的,只是随着乐视汽车的远去,才从中剥离出来。

随着张海亮真正掌舵团队,将公司的战略定位从原有的低价微型车调整为高端电动,并在 2018 年发布智能纯电 SUV 产品 ME7,补贴后售价区间为 21 万 -29 万元,公司也随之开启了 " 双品牌 " 运作模式。

同年 4 月,天际汽车绍兴制造基地正式开工。7 月,天际汽车宣布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技术改进项目,收购了西虎汽车 SUV 等车型的生产资质。

彼时,天际汽车成为业界为数不多拥有造车资质,并且自建生产基地的新造车企业。

但是这些光环并没有为天际带来好运。

2019 年成都车展前夕,天际 ME7 开启了首批场地及城市试驾,笔者是第一批体验到 ME7 的媒体之一。

彼时的感觉是,这款中大型纯电 SUV 的定位、空间、智能化都可圈可点,拥有可战之力。

但是,随着销售渠道发展缓慢,量产暴雷等问题的浮现,ME7 入市时已经群雄环伺,没有了当初那么明显的竞争力。

后来,天际汽车再落新子。2021 年 6 月,天际汽车官方宣布,天际长沙工厂正式投产。该工厂将主要制造 ME5 车型,预计年产能为 6 万辆。

尽管 ME5 是一个增程路线的中型 SUV,但是并未像理想 ONE 一样吃到增程路线的红利,5 座布局、品牌效应、销售渠道都桎梏了这款车的发展。

数据显示,2022 年,天际汽车总销量为 5321 辆。为了促进销量的提升,天际汽车试图加快开拓线下门店渠道及争勇布局海外市场,但无奈的是,效果并不明显。

随后,由于天际汽车资金链紧张等原因,导致很多线下门店渠道迎来了 " 撤店潮 ",公司也彻底陷入到停顿之中。

自此后,天际汽车董事长张海亮再没有在朋友圈发过动态。

总得来看,天际汽车更像是乐视汽车生命的延续,就像丁磊创办高合汽车吸收了乐视汽车高端车型的经验,电咖汽车成为了张海亮创建天际汽车的基础。

天际汽车试图改变过自己的命运,但是由于融资、量产、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,早早失去了产品的先发优势,也错失了纯电市场、增程市场爆发所带来的增长效应。

02

是人祸 or 市场怪圈?

自 2015 年开始,上海汽车涌现了许多个新造车企业,从最早的 PPT 造车始祖 " 游侠汽车 ",到奇点、威马、萤石、爱驰等等,都陆续倒了下来。

这其中,除了有汽车业务门槛高、量产难、资金投入大等客观因素,更多还有管理层是否真心造车这一 " 第一性原则 "。

以结果论来看,即使这些新造车企业背后有民企、国企、央企支持的身影,解决了融资、生产资质等问题,但仍然无法解决 " 做什么产品 "、" 为用户提供何种价值 " 的问题。

天际汽车就是典型的案例。

其管理团队堪称豪华。百度百科显示," 天际汽车核心成员拥有 20 年以上深厚的行业积淀,管理层及员工来自世界一流车企,以及知名的互联网企业,以互联网 + 制造业的组合,打造独特‘双螺旋基因’。 "

董事长张海亮、CTO 牛胜福、CMO 向东平等都出身上汽体系,他们试图用成熟的造车经验,严格对标并超越德系豪华品牌,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 " 德味 " 标榜自己,并且瞄准了 B 端销售,但结果并不乐观。

或许,更为成熟的经验让他们造车少走了不少弯路,但是也从底层限制了他们的突破。

一位曾服务过天际汽车的供应商曾这样说道," 天际汽车用的是与上汽大众一样的系统,为的是减少员工的学习成本,但是这样的企业真的能做好智能电动汽车吗?"

这样 " 窥一斑而见全豹 " 的观察,确实点出了天际汽车失败的关键所在。

不解放、不升级管理层的认知,就很难做出让用户买单的产品,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发展。

诚然,天际汽车也遭受了新造车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市场压力,但是诚如威马也曾有过高光时刻," 出道即巅峰、挣扎却无效 " 的天际汽车,渐渐被市场所抛弃也就不难理解。

一直被时代裹挟着走的张海亮,似乎缺少了那份引领时代的领导力。

或许,从一开始,张海亮离开上汽大众就是一个错误的抉择。创业未必适合所有人,很多时候,我们没有辨别清楚是平台的力量更大,还是自己的能力更强。

江河奔回,不胜唏嘘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